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 执法监管
四川成都:四抓四治 全程护航 持续提升重点问题品种药残治理效能
近年来,成都市针对“2颗菜”、“7条鱼”药残突出问题,探索出一条“党政综治、部门合治、行业自治、业态整治”四治并举的共治之路,从“小切口”入手,创新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了一系列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重点品种质量安全持续保持良好态势。
一、抓统筹,强保障,实施党政综治。一是坚持党政同责。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将重点品种药残突出问题攻坚治理纳入年度食品安全、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二是高位部署推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统筹部署治理工作;组建专项工作组,建立包村包户机制,定期调度落实情况。三是强化经费保障。治理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并优先足额保障,确保治理举措落实到位。
二、抓协作,搞联动,实施部门合治。一是建立会商机制。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建立监管联动机制,开展重点品种全链条监管整治行动,形成监管闭环。二是落实协同抽检。按照部省监测计划,协同开展市场环节风险监测,加大对合格证产品抽检频次,不合格样品产地溯源信息查明率达100%。三是强化检打联动。紧盯农资生产销售,强化网络销售监管,严打“忽悠团”;紧盯生产过程,“人防+技防”,推广应用无人机执法巡查;紧盯上市节点,“胶体金速测初筛+监督抽查确认”,严打违法违规行为;公布抽查结果,发布典型案例20起,以案释法,形成震慑效应。
三、抓管理,促自律,推动行业自治。一是主体服务精准化。重点品种商用主体全部建档立卡,实行动态排查,纳入追溯平台管理;建立收购主体名录和产品流向台账;开展生产技术培训300余场次,培训宣传入户率达100%。二是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坚持一品一策,选推优质品种,采取绿色防控措施,建设豇豆、芹菜绿色生产示范基地20个。三是鼓励支持养殖模式转型升级。统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尾水治理,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陆基设施循环水养殖等模式,建立高效集约化养殖示范基地38个。
四、抓规范,严监管,突出业态整治。一是巡查检查全覆盖。构建市县镇村四级监管体系,运用微信小程序,定员定岗定任务开展日常巡查,实现掌上清单化监管;持续开展专项执法,严打禁限用药使用、常规药物超标行为,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管控严”。二是质量安全监测全覆盖。建成胶体金速测室500个,实现重点品种胶体金检测能力全覆盖;开展定量检测1700批次、胶体金速测8500批次,问题查明率和查处率达100%,做到采收出塘前农产品批批检测,不合格不上市。三是合格证开具服务全覆盖。建立并公布合格证自助服务点970个,常态化指导生产主体依法依规开具,督促收购主体落实收取保存和分装混装后再开具;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打造合格证查验标杆市场75家,畅通合格证查验机制,落实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