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 机关建设
学习货币文化 感悟社会发展 立足工作岗位 传承红色基因 —质量监管司党支部赴钱币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实现“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的目标,提升党建工作和业务能力水平,6月18日,质量监管司组织司内党员干部赴中国钱币博物馆开展“学习货币文化、感悟社会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中国钱币历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是广大劳动人民锻造货币工艺水平发展的历史。近现代中国钱币的发展变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稳定金融货币的能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本次参观学习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货币发展的历程,学习了货币文化,感悟几千年社会发展的大变化大变革。从货币形态看,货币经历了贝币、布币、金银、纸钞和近几年无纸化数字货币。从货币发行使用看,封建王朝时期按照年号发行货币,货币上是封建统治者的头像和年号;北洋军阀时期多家银行各自为政发行货币,不同货币无法兑换;国民党统治时期,币值不稳定,老百姓需要搬一麻袋的货币去买日用品;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发行币值稳定的根据地货币,得到根据地人民的拥护。这些变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为民情怀。
通过参观学习,质量监管司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立足工作岗位,将我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一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钱币是为人服务的。古代的钱币样式非常精美,但有钱阶层是富商官绅,穷苦百姓只能在地主家做长工,没有自己的土地,正是这种贫富差异,导致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迈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瞩目。老百姓的购买力与建国前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农安人,也要将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四个最严”牢记心头,守护好人民餐桌上的安全。二要对工作高度负责,把平凡的工作做实做细做成精品。自从先秦出现铸币以后,采用冶铸法制造钱币的历史长达千年之久,直至清末才引进国外的机制生产工艺。匠与艺的相逢,成就了纷繁的钱币工艺。每一枚时代久远、图案繁复的钱币背后,都承载着钱币样貌设计者和铸造匠人的无尽热情、爱与专注。农安工作也要做细压实,在日常工作中点滴研磨,把工作做成事业做成精品。
下一步,质量监管司党支部将把本次学习的体会收获实际应用到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