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 工作简报
“农安信用直通车”为广西企业发展“破难题”
(一)细化信用等级体系内容。2023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制定《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可持续、公益性的农安信用评价。农安信用评价实行年度信用分累积、年度评级(权重)100分动态记分制。信用评级采取量化评分,从高到低共分为AAA级、AA级、A级、B级、C级、D级6个等级。综合量化评价结果,依托广西征信融资服务平台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统一实施金融评分画像。
(二)精选农产品生产主体试点。率先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遴选100家绿色优质主体,通过查阅生产主体信用等级评定资料,实地查看生产过程管控、生产技术培训、实施追溯管理以及行业认可等方面情况,详细了解和核查企业农产品生产情况,督促企业对照信用等级评定指标要求逐步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生产主体宣传“信用+金融”等各项政策。经过资质审查、资料核查、现场检查、专家评审等程序,70家生产主体获评A级以上等次。
(三)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金融保障。加强与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对接合作,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用信”工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与企业开展对接,帮助金融机构结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信用评级结果和“桂信融”平台的企业信用画像情况,更精准地评估借款风险、贷款金额、贷款利率等关键因素,为获评企业提供切实高效的金融支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细分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农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的采信、评信、用信环节中,打造适应企业多样化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行业信用与金融服务有机衔接,为优质、守信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进一步助推产业振兴。
(四)广泛宣讲对接需求。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切实担起行业主管部门责任,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作互动和信息互通,完善“政、银、企”长效对接机制。持续推进落实“桂惠贷”、“惠农贷”、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积极运用信用体系建设等服务措施,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惠及更多涉农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掌握农业农村领域相关主体金融需求,为金融机构和生产经营主体牵好线、搭好桥。2023年9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南宁市成功举办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政银企对接会,现场介绍“信用+金融”模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宣讲“桂惠贷”支持农业发展有关政策。金融机构、企业代表分别就企业融资问题与相关金融机构深入探讨,对接融资需求,实现了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有效对话与合作共赢。
(五)成果高效转化,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广“信用+金融”应用服务,敦促企业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在促进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同时,信用工作也助力企业发展,构建了互信、互利、和谐的政银企关系。截止到2023年10月底,所有获评企业均已获得银行精准对接,32家金融机构获评A级以上等次的42家企业共授信38.48亿元,实际发放贷款29.45亿元,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行业信用—金融信用—信贷支持”得到有机衔接和高效转化,有力助推了绿色优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还将继续强化农业农村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政策引导,巩固和深化阶段性成果,探索研究更多“信用+”应用服务,为绿色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统筹乡村振兴经费保障,在贷款贴息、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关主体适当支持,用好用活“桂惠贷—惠农贷”产品,享受贴息3个百分点、每户最高贴息500万元、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承担贴息的政策红利,助力绿色优质农产品企业发展,助推农业农村领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