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 -----------------风险评估
石榴提质增效栽培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石榴栽培在我国遍布大半个中国,主产区分布于山东枣庄、陕西临潼、河南开封、安徽怀远、云南蒙自、四川会理、新疆和田等地区。近年来石榴品质逐年下降,石榴产业也遇到了发展瓶颈。云南省通过示范石榴提质增效栽培管理技术发现,增施农家肥、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进行病虫害综合绿防控,石榴品质提升效果明显,示范区最高亩产3120公斤,平均亩产2600公斤,商品果率达96.5%,优质果达82.6%,亩增产值2100元。为促进石榴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园地选择
由于石榴原生长在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形成喜暖畏寒的习性。因此,优质高产石榴园应在1月平均温大于或等于5℃,绝对最低温大于或等于-3℃的地区,园地应排水方便,地下水位0.8米以下,坡度不超过20度,土壤以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应大于或等于1%,中性、微酸或微碱性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最适宜。
二、品种选择
正确地选配良种,是早产、高产和优质的关键。应选择品质优、丰产潜力大和市场欢迎度、接受度高的品种,即果实要有个头大、泽浓艳、籽粒大、味浓甜、汁液多和软籽等特性,建议以选用当地的优良品种为主。异地引种要慎重,石榴的花虽为两性花,但同花或同品种的花自花授粉时,不能受精结实或结实率不高。因此,建园时选用二个以上的优良品种搭配种植,即可起到相互授粉、提高产量和品水汽分离器质的作用,还便于分期分批采收,缓解劳力紧张程度。
三、合理密植
旧有的石榴园多为稀植,表现结果迟、产量低,是当前石榴园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早果、高产和高效益,应提倡合理密植,多采用4米×4米,4米×5米株行距种植模式;也有公司采取Y字型搁架设施种植模式,株行距5米×1.75米。
四、施肥
果实采收后,在10-12月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混加少量化肥(尿素、普钙、硫酸钾),每亩施用有机肥750公斤或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萌芽前每亩施尿素20公斤,幼果期每亩施尿素10公斤、复合肥(15:5:20)40公斤,果实膨大后每亩施复合肥(15:5:20)40公斤。追肥后及时灌水。叶面追肥可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可选用0.3%的尿素加0.2-0.3%的硼砂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600倍的氨基酸叶面肥、钙肥等。
五、灌水
采用喷灌、浇灌等方式,结合每次施肥灌水外,在花后幼果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少量多次灌水,以减轻前期裂果。浇水困难的果园可应用作物秸秆、杂草等覆盖树盘,以利保墒。
六、疏果控果
热镀锌合金当果实座稳后,摘除病虫害果、畸形果、并蒂果,若果量过多时,再摘除小果。在枝条上每隔20厘米留一果,使果实均匀地分布于树冠上。为防止病虫危害造成对产量的影响,可比预计数多留10%。
七、果实套袋
在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套袋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石榴园全面喷药1-2次,喷药后及时选择生长正常,健壮的果实进行套袋。
八、修剪
根据树龄,种植密度进行修剪,应在冬季疏去树冠内密生枝、细弱枝和病虫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回缩下垂枝、细弱结果枝,生长季节剪去根部萌蘖,及时剪去树冠内无用的新梢。
九、清园
冬季落叶后,进行修剪清园、树干涂白,全园树冠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1-2次;在果实生长期,清除果园中落果、病虫果、腐果、裂果及修剪下来的枝梢,进行集中处理,保持果园整洁,减少病虫越冬场所;摘除与果面相贴的叶片,减少干腐病的危害。
十、绿色防控
果实生长期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实现病虫害绿防控,为农药减量控害和水果绿增产攻关提供技术保障。
十一、果实采收
在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分批采收,分级包装,轻拿轻放,防止石榴果实受挤压和机械损伤,果实采摘后堆放在阴凉处严禁日晒,或者进入冷库进行冷藏储存。
十二、注意事项
(一)注意果实采收后,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750公斤或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农家肥需充分发酵腐熟。
(二)注意在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少量多次灌水,以减轻落花落果及前期裂果。
(三)按技术要求做好修剪、疏果套袋等工作。
(四)注意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次数、间隔期、安全使用期。